我的位置:首页 - 十年 • 要闻

峥嵘十年 创领未来——中建八局投资公司李培卫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乌鲁木齐市创新工作室

日期:2023-07-24
浏览次数:827

近日,乌鲁木齐市总工会正式发文,认定中建八局投资公司乌鲁木齐机场项目公司李培卫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市级创新工作室。



一、工作室成立背景

2021年11月,乌鲁木齐机场项目公司紧紧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乌鲁木齐市总工会、中建八局总工会关于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以发挥劳模引领带动作用为出发点,以优质、高效推动工程建设为落脚点,成立李培卫乌鲁木齐机场PPP项目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022年4月被中建八局投资公司工会批复工作室为公司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以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为载体,以创新为使命,注重顶层设计,坚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致力于项目课题研究与应用,解决工程实际施工和管理难题。


二、工作室特色亮点

一有领军人物。李培卫,中建八局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项目公司总经理,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是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他从事工程管理及科研工作30年,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特长,在本行业有深远影响,得到业内广泛认可。曾参与多项鲁班奖、国优奖和詹天佑奖工程建设。先后荣获上海市立功竞赛建设功臣、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优秀项目经理、中国建筑业协会“鲁班奖”工程项目经理、中建八局“红色先锋”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二有创新团队。工作室小组分为科技创新组和管理创新组,小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工作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各小组以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管理团队为核心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青年骨干为主要成员,首创PPP项目管理领域将施工总包项目部核心人才纳入创新管理团队新模式,搭建了工作平台。工作室现有成员21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7人;中级工程师5人。中高级职称占比6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5%。



三有场地经费。工作室以项目公司党群活动中心为核心运作场地,纵向延伸至项目一线,建立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智慧工地平台,为工作室技术研讨、数据分析、业务交流等各项活动开展提供活动场所。工作室配置无线会议设备一套、AR设备一套、数字化服务平台一套、书籍500余册,可满足工作室工作开展需求。工作室已立项中建股份科技研发课题和中建八局科技研发课题,先后积极开展了包括大体量、大面积、高填方沉降及结构监测技术研究等6项课题研发工作。


四有创新目标。工作室成立之初,确定了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方面的目标。在团队建设方面,要培养一支30人的创新创效团队,工作室获评中建八局局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团队中有1-2名成员获评中建八局劳模或工匠,1名成员获评省级及以上劳模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科技创新方面,工作室要发表论文不少于20篇、申报专利不少于20项、编写工法5项,团队要争创“科创杯”“创新杯”“龙图杯”、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新疆建设工程BIM技术大赛等奖项,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要争创钢结构金奖、安装之星、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等荣誉奖项;在管理创新方面,要依托全国首个枢纽机场PPP项目,总结形成投资前期策划、项目实施及后期运营经验成果,为后续承接类似项目做好经验和模式输出,项目团队要取得公司级、局级荣誉不少于8项,开展省部级、市级观摩不少于2次,完成优化立项12项,创效额不低于投资总额的2%。


五有制度保障。工作室一经设立,便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制度、活动开展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可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工作室的创新活动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细致化、有序化。


三、创新业绩情况

在科技创新方面。一是成功申报局级及总公司级科技研发项目,依托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展科技研发;二是获得省部级工法3项,厅局级工法5项;三是已受理国家级专利27项,已发表论文23篇;四是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BIM大赛三等奖、中建八局BIM应用大赛季军;五是取得国家级工程建设QC成果一项,省部级两项。


在管理创新方面。一是方案管理提升效率。作为国内首例枢纽机场PPP项目,实施本项目没有可借鉴的同类项目管理经验,工作室团队制定《施工方案联审办法》,首推重大方案联审机制,提高了方案编制质量和审批效率,为造价控制及现场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数字建造促进升级。工作室编写完成本工程BIM+GIS的技术规范和管理体系,搭建了BIM协同管理平台,简化了模型整合及审批流程,为对接GIS平台做好铺垫;建立飞行区数字化施工监控中心,施工过程清晰明了,施工质量一目了然。三是创效管理增添效益。工作室落实低成本运营战略规划,完成中建八局“机场类项目投资管理策划及优化”立项,编制效益优化方案,开展资金成本优化创效、采购管理创效、运营设计优化创效等可量化效益措施7项,实现创效额数千万元。四是品牌管理扩大影响。工作室积极融入高端媒体,宣传报道项目重要节点、重要活动和重要成果,在内外部媒体刊稿200余篇,3次登上央视新闻,1次登上新疆日报头版,在中央级媒体刊稿30余篇。


在人才培养方面。工作室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先后开展智慧工地、金属屋面、电梯工程、行李系统等专项工程技术交流会议20余次,项目观摩和交流3次,外出考察10次,建立了与国内优势专业公司的沟通联系,探讨了施工技术和管理难题,提高了项目管理团队的知识储备和管理水平。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理念,开设“鲁班讲堂”等活动,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经过两年多的培养和历练,项目团队共获得省部级、市局级、公司级等荣誉奖项47项。